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這兩年,我們縣上各村的面貌變化很大,垃圾不見了,道路變寬了,村里也有了產業,不僅村子美起來了,大家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各村的變化讓村民們喜上眉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治多縣始終強化黨建引領,補齊短板、夯實基礎,不斷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加速度”,一幅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夯實基層基礎 建強“主心骨”
鄉村振興,離不開組織振興。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只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會步穩蹄疾。”正如治多縣委組織部部長馬蘭所說,治多縣以組織建設為“立足點”,常態化落實黨員聯戶結對幫扶制度,組織黨員集中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引導他們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并以省級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試點工作為契機,開展黨建引領村、社區網格精細化管理工作。
同時,進一步細化和延伸各鄉鎮村、社區網格管理和服務,將“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鄉鎮”落到實處,將隱患排查落實在網格內、矛盾化解在網格內、便民服務延伸在網格內,以“網格化”為抓手,用“小網格”織就鄉村振興“幸福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組織強健,產業興旺。扎河鄉口前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成立生態畜牧業產業合作社,引入了生態養殖的方式方法,促使傳統養殖方式向生態養殖模式轉變。“如今合作社每年平均收益大約有十幾萬元。這全都依靠黨建引領激發出的產業發展潛力。”扎河鄉口前村黨員格來巴松說,如今,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口前村不斷探索符合市場需求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產業新路子,讓產業興旺惠及更多百姓。
治多縣始終堅持選優配強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加強基層組織在發展鄉村產業、創新基層治理、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努力將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有力、功能完善、運轉有序的“戰斗堡壘”。
強化人才支撐 鍛造“主力軍”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重要支撐。
治多縣以人才為“關鍵點”,圍繞本土人才培養,以培訓“走出去”和經驗“引進來”的方式抽調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重點貧困村“兩委”成員赴外觀摩學習,通過培養懂牧業、愛牧區、愛牧民的村級后備力量,解決本土鄉村振興“主力軍”思路不寬、辦法不多、短期吃老本等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保障。
村干部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引路人、政策落地的執行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為提升村干部履職能力,讓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中敢擔當善作為,治多縣通過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緊貼發展需求開展人才交流,拓寬干部視野,激發干事創業潛能。
駐村半年多以來,立新鄉扎西村的第一書記王永成和助理王毓的名字已被草原上干部群眾熟知,成為人人夸贊的對象。這一切,都源于二人勤勉務實的工作。大半年的時間,他們入戶247戶,通過調研了解扎西村面臨蟲草和牛羊肉賣不出好價錢的難題后,很快擬定出扎西村網紅帶貨直播振興蟲草產業,聯系合作企業銷售畜產品,整合閑置車輛成立運輸公司等幫扶計劃,F在,他們不僅讓扎西村的蟲草上了互聯網頭部帶貨的直播間,還與西寧市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及西北嬌集團聯系擬定畜產品銷售協議,力爭將扎西村的綠色有機產品賣出更好的價錢。
治多縣以結對聯創共建為載體,通過“一名縣級領導聯系指導、一名鄉鎮領導具體推進、一名第一書記駐村幫扶、一家機關單位結對共建”的“四個一”措施,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政策宣傳落實等重點工作進行結對幫扶,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激活發展動能 打通“主動脈”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
治多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堅持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驅動、村企聯動、改革促動、產業帶動“組合拳”。
治多縣以畜牧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畜牧業肉、乳、絨“3R”產品,培育了74戶聯戶經營及家庭牧場,實施良種牦牛繁育基地建設、藏羊高效養殖基地建設等11個產業項目帶動脫貧戶增收。
“近年來,我們在堅持傳統畜牧業發展模式的同時,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綠色有機的養殖方式,牧場及鹿場的特色產品從無到有,從數量到質量都發生了根本變化。”治多縣國營牧場暨鹿場場長仁青才仁表示,近三年來,在牧場發展日新月異、效益不斷提升的同時,治多縣國營牧場暨鹿場還對治多縣治渠鄉、索加鄉、扎河鄉、多彩鄉等4個鄉6個村112戶開展持續幫扶,努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治多縣持續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力量,通過推廣‘公司+合作社+牧戶’的新模式,立足自身具備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引導各村走準走實多元化發展路子,2023年20個行政村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10萬元。”治多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仁青江才說。
治多縣還充分發掘高原生態旅游資源,打造“萬里長江第一灣”景區,帶動脫貧群眾增收。將65%的中央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聯農帶農富農成效明顯。同時注重改造提升農牧區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對治渠鄉同卡村、多彩鄉達生村、扎河鄉達旺村、索加鄉牙曲村進行改造提升,從而優化“龍頭企業+合作社”發展模式,助力鄉村產業振興。